3483
瀏覽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
2016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2016年,學院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決定》(國辦[2014]19號)、《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5]23號)精神,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辦學根本任務,以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為目標,大力開展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就業工作水平,圓滿地完成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2016屆畢業生就業工作任務。根據教育廳《關于做好2016年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發布工作的通知》(內教畢指[2016]175號)文件要求,現將學院2016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分析報告如下:
一、學院的基本情況
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成立于1991年,是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納入國家統一招生計劃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學院設有教育系、醫學技術系、汽車工程系、藝術與傳媒系、經濟管理系、培訓中心、附屬內蒙古輕工職業技術學校等教學機構;建成與專業建設配套的學前教育、醫學技術、汽車及機電、工藝品設計與制作等先進的校內實訓基地。是教育部示范性計算機應用及軟件技術實訓基地、國家大學生畢業生創業培訓基地。
學院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 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站、數字視屏DV策劃師命題考試機構。曾獲得內蒙古自治區“先進辦學單位”、“就業先進單位” “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單位”、“優秀普通話培訓測試站”的榮譽稱號。
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謀發展”的辦學理念,實行“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教學做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完善“招生、人才培養、就業創業”聯動機制,培養了一大批適應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的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 2016年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主要特點
(一) 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學院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就業為導向,面向國家戰略和行業需求,實現人才培養和教學工作一體化,確立“培養愛國進取、創新思辨,厚基礎、寬口徑、精術業、通工程,具有行業骨干和引領者”的人才培養目標。大力實施“專科教育質量提升計劃” “專業優化計劃”“大學文化建設計劃”。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制度改革、教學秩序規范、學校資源投入保障等各個方面制訂出臺一系列改革舉措,進一步健全完善了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保障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二)實施“就業競爭力提升工程”。
按照不同年級各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多種類型的活動引領,引導畢業生到各單位行業成人成才。加強《大學生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搭建 “面上教育、分類指導、個體咨詢”相結合的模式,組織策劃“創業就業講壇”“就業指導服務月”“模擬招聘會”“揚帆職場”“求職工作坊”“求職正能量”等載體活動,全方位提高學生求職競爭力。
(三)為畢業生提供精細化的“一站式”服務。我院就業指導中心可為畢業生提供從生源信息核對、就業指導、筆面試、簽約、派遣離校、檔案轉遞等的“一站式”服務。
(四)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
為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我院開展創業項目征集大賽,征集目標明確,具有自主性、創新性和市場廣闊的優秀創業項目,學院將啟用創業基金進行投資扶持。
(五)倡導大學生到艱苦、邊遠地區就業,積極應征入伍
改變大學生就業觀念,積極鼓勵困難畢業生下基層、到農村、進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到西部地區建功立業,積極應征入伍,促進了困難畢業生擇業觀念的轉變并為其拓寬了就業思路,提供了就業選擇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
(六)搭建信息化平臺,提供全面就業服務
為提高就業創業工作效率,滿足畢業生迫切獲取就業信息的需要,學院搭建信息化平臺,為招聘單位提供就業信息,為畢業生獲取就業政策和求職信息提供便捷的信息。同時通過學院官方網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向畢業生推送崗位、政策和指導信息,滿足畢業生全方位的就業需求。
(七)加強就業政策和求職技巧的指導。進行“模擬招聘”等系列活動,加強求職技巧的培養;組織學生參與人才招聘,認清就業形勢,了解市場需求。
(八)我院建立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專門機構,做到“機構、人員、場地、經費”四到位,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就業困難學生的幫扶力度。開展“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與服務,直接聽取和解答“貧困生”在求職擇業過程中的需求與疑問,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經濟上、心理上、求職技巧上的實際困難,對自主創業學生實行持續幫扶、全程指導、一站式服務。
(九)建立實踐實習基地,推動校企合作
現代職業教育是要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實現知識+素質+技能全面發展,我院積極響應,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努力開拓實踐實習基地,現已建立32個大學生實習基地,如呼和浩特瑞華會計事務所、內蒙古新元建筑咨詢公司、呼和浩特華瑞醫院等。同時還推動校企合作,如呼和浩特亨利建筑勞務公司等公司簽訂協議。讓學生在實習期間和用人單位達成就業意向,拓寬畢業生的就業渠道。
(十)因人制宜,注重服務困難畢業生
對不同的畢業生群體提供不同的就業指導與服務,精準到位。對就業困難的貧困學生進行重點幫扶,由學院主動與用人單位進行推薦,實現就業。
(十一)做好畢業生就業動態追蹤登記工作
做好未就業畢業生的數據統計工作,對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跟蹤了解,定期跟蹤畢業生就業動態。
(十二)建立未就業畢業生臺賬,做到就業決策有據可依。
學院通過就業管理系統建立未就業畢業生臺賬,確保第一時間掌握未就業同學的基本信息、思想動態、未就業原因,對一些共性問題、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召開專題研討會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做到就業決策有據可依,對實現學院畢業生最大化就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十三)大力推進就業信息化建設,就業服務水平大大提高。建成“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就業超市”,實現了學校與畢業生之間信息傳遞的零距離。
(十四)實施了“2016屆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
我院2016屆畢業生目前初步統計約有17人有就業意愿尚未能就業。為不使這部分畢業生成為斷線的風箏,按照教育部、自治區教育廳有關文件要求,我們已著手啟動“2016屆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建立“2015屆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數據庫”,學院指定專人與未就業畢業生保持聯系,通過建立班級QQ群、微信、微博等多種方式,掌握其求職動向,有針對性對這部分畢業生做好信息服務、求職指導、招聘推薦等就業服務,促進其盡快就業。
三、2016屆就業工作基本情況
(一)生源分析
2016年我院2個系, 8個專業共有畢業生238人,生源主要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各個盟市,其中生源比重最多的三個市分別是鄂爾多斯市,人數為46人,巴彥淖爾市和烏蘭察布市人數都為41人,占全部生源的19.33%、17.23%。其它盟市生源102人,比例約為42.86%。自治區外生源8人,占3.36%。
圖1 2016屆畢業生分專業統計
(二)畢業生規模和結構分析
2016年我院共有畢業生238人,其中男生 96人,女生142人;各類專業畢業生人數分布如下。
(三)就業率
(四)畢業生就業去向統計
圖2 2016屆畢業生就業去向統計
1.藝術與傳媒系
(1)工程造價專業共有畢業生34人,簽署協議就業的畢業生32人,就業率為94.12%,其中對口就業24人,所占比例為70.59%。
(2)建筑裝飾工程專業共有畢業生36人,簽署協議就業的畢業生35人,就業率為97.22%,其中對口就業29人,所占比例為80.55%。
(3)音樂表演專業共有畢業生35人,簽署協議就業的畢業生31人,就業率為80.57%,其中對口就業29人,所占比例為82.86%。
(4)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共有畢業生20人,簽署協議就業的畢業生20人,就業率為100.00%,其中對口就業19人,所占比例為95.00%。
(5)應用英語專業共有畢業生9人,簽署協議就業的畢業生9人,就業率為100.00%,其中對口就業5人,所占比例為55.56%。
2.經濟管理系
(1)會計與審計專業共有畢業生57人,簽署協議的畢業生55人,就業率為96.49%,其中對口就業38人,所占比例為66.66%。
(2)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生14人,簽署協議就業的畢業生13人,就業率92.86%,對口就業10人,所占比例71.43%。
(3)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生33人,簽署協議就業的畢業生33人,就業率100.00%,對口就業27人,所占比例81.82%。
(五)創業培訓
2016年,我院組織畢業生技能培訓,通過精心組織與宣傳,我院226名學生參加創業培訓,221人獲得了創業培訓合格證書。
(六)就業質量
1.簽約率
簽約率指參加就業的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簽訂三方協議或勞動合同的比例,是反映學生就業質量的重要指標。2016年我院畢業生簽約率達到95.38%。
2.就業地域分布
我院畢業生就業區域主要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主,呼包鄂地區就業 94人,占39.5%;省內就業235人,占98.7%;其它地區就業分別3人,占1.26%。
3.就業行業分布
2016年,我院畢業生就業行業分布與往年大體保持一致,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及民營企業是畢業生選擇的三大領域。其中機關事業單位因戶口保障力度大、工作性質穩定,所占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畢業生到國有企業就業的人數也較多 ,伊利、神華等國有大中型企業每年都到我校招聘一定數量的畢業生。此外,由于民營企業發展空間擴大,在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的過程中人才需求量增大, 也成為畢業生就業的重要選擇。
圖3 2015屆畢業生就業行業統計
4.畢業生就業薪酬水平:2016年我院畢業生平均薪酬為2720元, 具體分布如下:⑴2000元以下占14.62%;⑵2000~3000元57.65%;⑶3000元以上26.56%。
圖4 就業薪酬水平分布圖
5.就業與專業對口率
對口率指的是畢業生就業行業和崗位與所學專業的相關度及學習深造專業與原專業的相關度,專業契合度是體現就業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經過統計,我院 2016屆畢業生就業、學習深造與專業的契合度為 86.42%。
(七)就業滿意度
1.畢業生現狀滿意度
2016年通過對畢業生就業狀況跟蹤調查結果的分析,我院2016年畢業生的現狀滿意度為82%。
2.用人單位滿意度
市場是檢驗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為了了解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的認可度和使用評價,學每年定期對用人單位的人才使用情況進行跟蹤調查。2016年通過對30家用人單位的問卷調查發現:用人單位對我院的畢業生就業能力的滿意度達到84.6%,我院畢業生的各項職業能力都得到較高評價,其中專業實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三方的滿意度評價分別達到86.42%、90.23%和89.50(題目設置為多項選擇)。說明我院的專業設置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都是和市場需求較為契合的。
四、就業發展應對措施
當前畢業生就業形式日趨多元化,90 后學生就業教育和就業引導難度加大,迫切要求學院需要進一步強化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切實支持幫助學生邁好“走向社會的第一步”。
下一步學院將重點加強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面向行業需求,強化就業指導服務,鼓勵自主創業,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推動就業創業工作由“率”向“質”的內涵發展轉變,建立全員參與的就業創業協同機制,在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提高就業質量,穩定一次性就業率。
(一)進一步拓展畢業生就業市場
進一步拓展畢業生就業市場,深耕就業市場,深入挖掘崗位,多渠道邀請用人單位來校招聘,搭建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平臺。深化就業基地建設,拓寬就業領域。繼續開展畢業生就業質量跟蹤調查。
1.加強網絡信息的收集與發布,在我院就業超市上發布學生個
人、學院畢業生資源信息,開辟網上就業市場,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牽線搭橋。
2.加強對畢業生自主擇業的引導,鼓勵畢業生自主擇業、自主
創業。
3.切實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開發訂單式培養單位。力爭在
2017年開辟3個以上就業及實習實訓基地,并簽訂合作協議書。
4.組織好各種形式的畢業生供需見面會。在不定期舉辦各種小
型校園專場招聘會的同時,力爭舉辦大型畢業生就業供需見面會。
(二)深入實施“就業競爭力提升計劃”,建立健全學校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體系。根據人才培養定位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學院進一步強化就業創業指導和服務,為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一個定位、目標: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讓就業指導服務于
就業競爭力提升,服務于學生自我發展能力提高。
三個突破點:一是基于不同崗位能力要求,有針對性“量身”
展指導;二是完善就業規劃、就業咨詢、就業模擬、就業引領四位一體的指導模式,探索形式多樣的指導活動,打“組合拳”,增加實效度,設計新的就業指導項目。三是加強畢業生自主擇業、自主創業指導,鼓勵和支持畢業生自主擇業。
(三)推進點上拓展,圍繞信息化建設、困難生幫扶、制度化建設、隊伍專業化建設、引導學生基層就業等開展針對性的調查研究,為更好開展相關工作提供參考和依據。
(四)強化創新創業實踐
2015年,學院專業結構調整,以學前教育、護理等實踐性較強
專業為主,因此我院積極建設專業實驗室、創業實驗室和訓練中心,促進實驗教學平臺共享,現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護理實訓中心,護理校外實訓基地、學前教育就業基地。
(五)完善就業工作機制,加強就業工作研究
1.加強制度建設。完善學院、系、輔導員(班主任)三級就業工作機制,使就業工作的責任與義務更加明確與具體。
2.加強信息化建設。一是做好畢業生生源信息、就業信息的采集、校對、統計、分析工作,加強就業工作信息化建設。二是按照省教育廳的要求,認真做好畢業生的基本信息的統計與上報、信息發布、校內招聘、協議書簽訂、違約處理、就業情況、派遣計劃的編制、畢業派遣等工作,確保就業工作高效運轉。
五、畢業生就業情況對人才培養工作的啟示
從2016屆畢業生就業數據和學生自我評價、用人單位反饋來看,學生自我滿意度和用人單位美譽度都較高,這從一定程度上是對我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肯定。但是,也有一些趨勢值得我們注意,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一些建議值得我們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過程中改進。
(一)要注重學生專業素養的培養,但也要更加注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從數據可以看出,2016屆畢業生中,31.48%的人認為所選行業與自身所學專業“非常相關”,52.14%的人認為“比較相關”,兩項合計83.62%。因此,畢業生的專業知識和素養十分重要,這也是我院畢業生得到用人單位高度認可的重要原因。
(二)要更加注重學生社交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表示它們在招聘畢業生的時候,除了考慮其過硬的專業素養外,社交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也是他們考慮的重要一環,因此,既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又具有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的大學畢業生將備受企業親睞。
(三)需求為主 拓寬人才培養思路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開展專業建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人才培養,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實現教學就業深度融合。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以開放的思想,重視專業建設與社會需求結合、與學科建設結合、與教學團隊建設結合、與學院實際結合,注重專業對接行業,并利用學院一切資源服務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努力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我院現有護理、學前教育、藝術與傳媒等符合市場需求的實踐性專業。
(四)因材施教 提高優質教育教學
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必須首先具有良好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專業素養、心理素養,既強調扎實的基本功,又崇尚多樣的個性化。
(五) 創業模式 全面帶動就業機制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已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以創業帶動就業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學院有針對性的對在校學生進行創業培訓,讓有創業意識的同學都要以飽滿的創業熱情投入到專業的學習中,立足于本專業理智創業 ,做到“招進來,培養好,能就業,再創業”的良性循環。
2016年11月30日,我院參加了“全國2017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對2017就業工作進行了部署,教育廳侯元廳長就我區2017年就業創業工作做出了重要講話,我院將按照會議精神,同時順應會議提出的就業五大趨勢,堅持基層就業大方向、抓住國家發展大戰略、抓住國家創新創業大機遇、精準服務大平臺、著眼未來大趨勢。我院將不斷夯實會議精神,總結工作經驗,調研市場需求,全面推進就業指導課程的必修機制,積極拓展實訓基地、就業基地,努力轉變畢業生就業觀念,認真借鑒兄弟院校就業創業工作經驗,為提高職業教育社會影響力和吸引力而不懈努力。
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
就業指導中心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十四日